教材说明
1.本单元教材内容和作用。
本单元的内容是: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、角、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,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,能看懂物品的单价,会进行简单的计算。以上内容的教学结构如下图:

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,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,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。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,学习、认识人民币,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,提高社会实践能力;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;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。
2.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。
(1)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。
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,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。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,教材在这方面作了精心的安排。如在本单元的开篇(主题图)就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、乘车、存钱图,这些反映学生日常生活的画面,揭示了同一个主题,即一切要进行商品交换的,都要用到人民币。同时,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,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,积少成多后,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,如买好书、捐赠给贫困的同伴……等等。又如,教材在“简单的计算”一节中安排了两个购物活动,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、不同品种的气球和购买文化用品、各种玩具的活动,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、算钱、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。
(2)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。
为了商品交易的便利,我国制定的法定货币品种较多。按质地来分,有纸币和硬币;按单位来分,以元为单位的有12种,以角为单位的有6种,以分为单位的有3种。为了使学生对我国制定的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,也为了让学生体会元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,以及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,本单元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集中学习。由于人民币的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一样的,学生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读、写、大小比较后,再来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就不会感到困难了。
(3)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。
人民币的单位元、角、分中,元是基本单位。在货币流通、商品买卖中使用的人民币基本上是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。因此,本单元教材的安排始终是以“元”为主线,让学生在认识元的基础上认识元、角、分之间的十进位关系,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,同时开展主要用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进行买卖的购物活动。如第48页例2中,让学生认识1元=10角,在“做一做”的练习中,让学生体会1元钱能买哪些学习用品和小件物品;第49页“做一做”中,让学生体会10元钱能买哪些学习用品;第52页例8及下面的“做一做”中通过让学生模拟购买体育用品、玩具、书等活动,使学生体会1元、10元的币值,同时体会商品买卖中使用较多的是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。
(4)增加认识物品价格的教学。
一年级的学生还未学习小数,但市场上商品的价格都是用以元为单元的小数的形式来出示的。为了解决好这对矛盾,教材将认识商品价格单列出一个例题让学生学习。如,在第50页例6中,通过让学生观察4种不同商品价格的表示法,引入将其转换成几元几角的表示法,使学生懂得如何将用两位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进行等价转换,同时从转换过程中加深对人民币币值的理解。
(5)创设购物情境,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。
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现实的购物活动,就像计算机的学习离不开上机操作一样。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,缺乏社会经验,上市场购物的机会少是肯定的。那么,怎样弥补学生学习上的这个不足呢?教材多处创设了良好的购物情境,让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。如,第51页例7、第52页例8、练习九中的第11题都是联系实际的购物活动,通过这些活动,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,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。
3.教材内容的安排。
本单元内容由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两部分组成。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安排见下表:
|
课题 |
内 容 |
认 识 人 民 币 |
主题图 |
通过购物、乘车、存钱3幅图,说明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。 |
例1 |
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。 |
例2 |
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、角;知道1元=10角;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。 |
例3 |
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。 |
例4 |
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分,知道1角=10分。 |
简单的 计算 |
例5 |
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。 |
例6 |
认识用小数表示的物品的价格。 |
例7 |
元、角、分的加法计算;求购几个物品的总钱数。 |
例8 |
元、角、分的减法计算:已知购物的钱数和付出的钱数,求剩下的钱数。 |
教学建议
1.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。
人民币是看得见、摸得着的特殊商品,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不能空空无物,必须依托我国发行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来学习。如果让学生用真币来学习,一来不安全,给家长带来负但;二来不卫生(人民币在流通中会滋生一些病毒),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。因此,用真币作为本单元的学习材料是不合适的。为了解决这个矛盾,改用模拟的人民币来学习比较恰当。与本教材配套的学具袋中,专门配备了模拟人民币。
2.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。
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,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和方面。本单元的教学,从主题图开始,到例1~例8共八个例题,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。因此,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成为本单元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。如,例1的教学是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,设计这一活动时,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,通过分类活动归纳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种类,以及每种人民币的面值和图案、色彩特点。使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活动落到实处。又如,例2的教学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、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。这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。教学时,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,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换钱活动,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元、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和1元、1角的币值的大小。
3.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。